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過冬:冬夜夜寒覺夜長

關燈
過冬:冬夜夜寒覺夜長

崇禎十五年秋冬 1642年

一葉落而天下秋。

馨遠走後不久,小叔叔跟著也去了川陜,再度追隨左昆山左良玉將軍。走之前,小叔叔和父親又大吵了一場,一個說要恪守本分,一個說匈奴未滅,何以為家,不歡而散。

這年初冬,左將軍與李自成大戰於朱仙鎮,官軍大敗,損失慘重,退至襄陽,河南失守。

外頭的消息一日一變,沿著水路傳來的沒有一句好事。小璨很晚也不睡,借著蠟燭,不知道看些什麽。

“明日在看,省些燭火吧。”我說。

她不動。

幹脆我也起身,拿起一本書來。

唐詩裏寫著:內府燒為錦繡灰,天街踏盡公卿骨。

宋詩裏寫著:我到湖州酒一觴,遺民相與話淒涼。

如此晦氣,我立刻吹熄了蠟燭。

馨遠一行人在江南募捐想來是不順利的,這些清流名士,盡管家中良田千萬畝,可是大多怕是要麽醉心經營結交,要麽靠著與朝廷唱反調邀名,又有幾個肯真金白銀拿出來的呢?

這樣一來,左將軍軍中,冬衣口糧又能有多少,能夠挨幾時?

今年秋天來的遲,冬天卻又來的早。

家中的事情也都是在意料中的。

我總盼著新來的李先生管的更好些,看來也並未如願。

過去,小樓後面的倉庫裏堆著母親不多的妝奩,現在早已經不見了。後來是祖母的妝奩,比母親的多上許多,沒得比母親遲些,不過也總是沒了的。

小燦不知道這些,還是一副癡癡的樣子,覺得自有人安排的妥當。但我管家許多時日,如何不知道這些瑣碎意味著什麽呢。況且,祖母的金絲楠箱子,可不是什麽瑣碎,

早些年畫眉用的都是螺子黛、集香圓,現在都換成了杉木炭末。這倒也罷了。要命的是今年的銀絲炭價足足貴出了一倍有餘,本來就打算按照簡省的開支去采買的,如今只能換成木炭了。

屋子裏整日煙塵繚繞。可是我們又有什麽好抱怨的呢,外頭還有多少人饑寒而死。我們這樣的人家尚且如此,怕是有人已是百倍慘烈。秋天的時候,我是那樣輕易地以為減點炭火沒什麽,可誰知道冬天竟然如此難熬。

說了事情,再說說人。

如今除了三五個在外頭伺候的仆童,家裏面只剩下蓮青、月白、繡線、織錦四個,還有一個叫小綢的啞巴。

遣散仆婢是能夠節省一些開支的。可是,讓他們往哪裏去呢?現下,外頭只聽見有賣人的,沒聽見買人的。自然,這樣說也不十分確切。那一等富庶人家依然能夠拋灑銀錢、一擲千金地買了色藝雙絕的揚州娘子去。可我們這裏,別說奴婢,難聽些講,就是我和小璨這樣不成器的姑娘,怕是都值不得二十兩銀錢。

人少了,園子空了,各人負責的事情難免就蕪雜些,我讓端娘全都叫了來,說:請諸位這些日子多擔待,同舟共濟。我知道外頭有些人家,會借此時機,對待下人分外苛刻些。可都是人,人心都是肉長了,何必要這樣呢,要真生了什麽事情出來,還不是得一塊擔著。

仆婢們的手上一個個都生了凍瘡。我典當了一對耳環,買了些凍瘡膏子,雖說避免了在公賬上添加開支,可是這藥也並沒有什麽用,日日觸碰涼水,再好的藥又有什麽用呢。後來,連端娘都手上都有了。她只是分外小心的瞧著我們,給我和小璨的暖爐裏頭加上木炭,不叫我們沾了水。一整個冬天,我倆身上都是一股煙熏火燎的味道。

我日日就這樣一身煙火氣四處行走著,等著人采買,等著人回話,幹好了,我沒錢賞賜;出了差錯,卻又要懲罰。

第一件就是外頭有仆從偷盜賤賣了父親的硯臺。可這人又不為別的,只是為著他母親生病。於是,典當耳環買藥膏子的餘錢就全賞了出去,隨後我差人打了他20個板子,要他將那方端硯贖回來交予我。前面賞錢是為了他孝順,後頭打人是為著他偷盜。負責打板子的小廝腦子清楚,打的很響卻並不重。要是打壞了,我可真的沒有藥錢了。

第二件是繡線在園子裏私會外頭的男子,被守門的小廝喊了出來。端娘說是很不堪,叫我回避,她著人來賣了就是。早就說了,往何處賣?我說:叫她穿好衣裳,過來見我。

繡線是祖母的丫頭,往日裏,我都叫她一聲繡線姐姐。今日,她一雙眼睛紅腫著,鬢角有些蓬亂,想來並未來得及梳。我瞧著她,不知道怎麽的就有些心虛,如果一定要說私會,我那會兒在園子裏見馨遠算不算?在船上和他拉著手算不算?在小樓裏替他梳頭算不算?

如果算,我又什麽資格懲戒她呢。

屋子裏只有我們兩個人,可是外頭還有那麽多雙眼睛看著,那麽多雙耳朵等著聽見呢。

“繡線姐姐,這人是誰?”

她低聲說了一個名字,我並不認識。

“他可有家室?”

“沒有。”

“那你願意嫁給他,他也願意娶你?”

繡線點了點頭,很篤定。

“那你想好了從沂園出去?”

“大姑娘,我不出去,我還要在這裏做活。”

我點點頭,心下明白了,這人雖然願意,但出不了身價銀子,非但出不了身價銀子,甚至養不活多一口人。我說,好。那就如你們的願,以後你還在這園子裏頭。

我開了門,叫了幾個婢女進來,說:你們如有婚配,一定要提前來回,不可行差踏錯。繡線犯了錯,但念在她伺候了祖母那些年,我寬恕則個,然而15個是板子不能輕饒的,下不為例!”

如此一來,我又打了人。我知道他們兩個各個都有自己的情理,可是有什麽辦法呢,如果不打,若是有人將這當成試探,瞧出來我軟弱可欺,以後我還如何當家?真要鬧出什麽事情來,我如何對得起父親?

轉眼間,天上就落雪了。

還真如那年端娘所言,母親做的那兩件蓮青色的鬥篷,我們至今還穿著。短了、破了,舊了。端娘將上頭拆開,拼接了一節緞面,在劃口上繡了花,雖然沒有皮毛可以縫補,但又新絮了絲綿。這鬥篷就變得又好又暖了。

我穿著這件衣服到園子裏去,今年這場雪遠沒有那一年大。薄薄的鋪在屋檐和地上,灰蒙蒙的,並沒有掩蓋頹敗的一切。

水榭的雕梁畫棟,如今已經脫落幹凈了,沒有一絲清漆綠彩,而是與萬物蕭條融為一色。

在往前走,是供奉各位桑蠶娘娘的大屋,我們幼年時管這裏叫萬神殿。門開著,馬頭娘、嫘祖,機織業祀黃帝、先蠶聖母西陵氏、東後方雷氏、西後彤魚氏暨雲機仙聖伯餘、胡曹、馬頭聖母、寓氏公主、天駟星君、菀窳夫人、蠶花娘娘、發繭仙姑、佐染仙姑、紡煉仙姑、造織仙姑、助福大姑、滋福二姑、崇福三姑、馬明菩薩、染色花缸仙師、天仙織女、照應局神、機神褚河南父子、張平子、發花仙聖、黃道仙婆、接頭方仙……大多數排位落了塵埃,只有零星幾個還又些香火。

園子的一墻之隔是紡紗線的大屋,原來堆著的盡是潔白的、細細的生絲,那絲有多好?掛上幾錢的重物都不會斷。如今只有屋角房梁盤繞著灰白的蛛網,輕輕一碰,就破了。

再往前頭,是染坊。往日裏春水之碧色,朝霞之緋紅,五色雜陳,令人心恍;如今,一排大缸空空如也,角落裏堆著些碎瓷片兒。

再往前走……我沒有再往前走。

這都是意料之中的,今年一大半時候織戶染匠們都沒有營生。

繞了一圈,到了父親的書房外面,裏頭靜悄悄的,沒有客人,我也沒有進去。

從小廝處得知,父親已經不怎麽喝酒了,書房裏也還只存著兩壇最劣等的村釀,父親整日在書齋中枯坐,好像這一切都是他的責任。我很難過,無論是家中還是坊裏,父親都曾交予我管過,我卻一樣也沒能管好。我知道這些時日天災人禍,不能全怪我,卻也心下歉然。

這樣挨過了半個月,又半個月。就到年下了。

我在家中也並不忙碌。據說祖母年輕的時候,我們家經常與江南名門往來拜會;母親在世的時候,親朋交往依然絡繹不絕;到了我,年下裏聯絡的親戚已經屈指可數。

第一件是祖父的弟弟——小祖父去年去世了,小祖母需要問候。第二件是祖母的沈家和舅舅的李家。人家夏天饑荒的時候想著我們,救我家於困頓,我們即便窮,卻也不能沒有心肝。

我典當了一對鐲子,備下了年禮,很寒薄。如今湖州這樣不好,想來他們也能擔待的。

臘月二十八,小燦不知從何處聽來,左將軍已經重整。我在心裏存了一絲希望。雖然馨遠和小叔叔已經四個月沒有消息了。

早起,我和端娘去書房收拾,插了一支嬌黃的臘梅在大花膽裏,使得這裏稍微有些新春氣象,驅散些寒氣濁氣。父親卻說不必了。我們心下了然,往年裏,到了這日子,來來往往的都是人,如今卻門可羅雀。

待到中午,聽聞蘇州有人來,不知道談了些什麽,偶爾去伺候的小綢是個啞巴,也不會寫字,什麽也問不出來。

下午,又說是杭州來人問候,送了一擔橘子,片刻又走了。

一直到正月裏,父親都待在書房裏,越來越少出來,似乎在寫信,

卻不知道寫給誰,只知道寄到杭州去。

深夜,我站在小樓的窗前,透過窗花遠遠地望著書房的燭火熄滅,一種不祥之感湧上心頭。

呸!呸!大節下如何做這般不吉利之想!

正月初八,父親到絲綢行裏去了,他前腳出門,我後腳就進了書房。

書房裏這樣冷,水盆和硯臺都結了冰,冷的人伸不出手來,冷的好像素白姐姐說的北京順天府的冬天。

父親的信箋收在左首第二格抽屜裏,鑰匙放在黃花梨書架後頭。

我一封一封地拿了來看。

大多是與那位馮六郎往來的。

並祝夏安,順頌時祺。

並頌秋安,順頌時祺。

並請冬安,順頌時祺。

討論些絲綢業務,說幾句年景,客套一番,別無其他。

等等!

萬金賬?

令愛?

前者我聽過但有些陌生,後者令我隱隱不安。

附註:標題《夜坐吟》唐代  李白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